一、人口规划及城市化水平
2020年,沿江区域城市化水平65~70%,张家港市2010年城市人口40万,2020年城市人口50万,城市定位为三级II类中心城市。《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中,将江阴、张家港与靖江三个城市作为一个跨市域的功能组团,并要求应充分发挥张家港的对外开放基地作用,全面提高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层次,加快工业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二、与周边城市协调规划
1、与上海都市圈
张家港与上海的关系主要建立在物质和经济方面,上海提供了资源转换及增加产值需求的来源,与张家港有着密切的联系。未来随着上海市逐步成长为世界城市,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张家港的积聚与辐射能力将增强。作为吸引和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引领现代化的龙头城市,上海将需要提升产业结构和城市能级,张家港处于上海市的核心辐射圈内,将承接上海市加工制造业、资金和技术资源的转移,并接受上海创新意识、思想和文化的辐射。
2、与苏锡常都市圈
苏锡常三市是江苏省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先导,先进制造业与创新基地,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沪宁城镇聚合轴的主要节点城市。苏锡常都市圈中能级最高的城市是苏州、无锡和常州。苏州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是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信息设备制造业基地。无锡和常州都是区域性商贸中心,制造业基地和旅游胜地,经济结构高速调整成为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作为在市管县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地级市,已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苏州、无锡和常州这三市城市能级都高于张家港市,张家港应积极主动与都市圈中的中心城市加强联系,争取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范化建设、产业分工、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创新网络的形成与这三市进行统筹协调。特别是在区域性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定位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因地制宜的配合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挥发展。
三、市域规划结构和分工
规划中形成的“一城、双核、五片”空间结构,通过生态廊道、交通廊道、基础设施廊道分隔,构成生态化、组团式的市域空间格局。城市特色表现为:生态化、组团式、现代化的滨江花园城市;工业发达,物流畅通,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各组团特色明显,人民生活富庶的大城市。
(1)杨舍城区:现代化的城市中心,怡人的城市空间,宜人的居住环境,花园式水乡城市。
(2)金港城区:现代化港城、化工城;
(3)锦丰片区:现代化钢城;
(4)塘桥片区:现代化轻工业城;
(5)乐余片区:自然生态水乡。
四、城市特色
张家港市的总体城市特色,可以描述为:现代化、生态型、组团式的滨江花园城市;工业发达,物流畅通,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各组团特色明显,人民生活富庶的大城市。
突出体现张家港市城市形象的物质要素有“水”、“山”、“文化”、“建筑”。
五、市区建设用地平衡规划
市区由杨舍城区和金港城区构成,即“双核”范围。
杨舍城区:东至苏虞张公路-黎明路,西至太字圩港,南至沿江高速公路,北至晨丰公路,用地138.71平方公里。
金港城区:太字圩港以西地区(含双山岛),用地131.12平方公里(不含长江水域)。
市区规划总用地269.83平方公里。
六、风景旅游规划
总体布局为两带三区:城市中轴线观光带、沿江观光带、城市观光和商务旅游区、西部休闲度假旅游区和南部宗教文化旅游区。
城市中轴线观光带主要位于锦丰冶金园、锦丰滨江新城、杨舍城区,功能定位为现代城市观光、现代工业观光。
沿江观光带主要位于港区、德积、大新、锦丰、三兴、乐余、常阴沙等沿江地段,功能定位为港口观光、工业旅游、农业观光。
城市观光和商务旅游区主要位于杨舍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为游客集散、食宿接待、参观购物、休闲娱乐、商务接待。
西部休闲度假区主要位于金港新城,功能定位为江岛度假、登山郊游、康体娱乐、农业休闲。
南部宗教文化旅游区主要位于塘桥片区,功能定位为文化交流、宗教朝觐。
七、居住区与住房发展策略
1、居住区与住房发展目标
(1)人居发展目标
继续保持住房发展,使每家有合适的住房;继续加强住区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的可居住性;保持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2)居住区发展目标
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支持21世纪生活方式的最适宜居住的花园城市居住区。
住区建设应以舒适、方便与美观为原则,居住水平与公共设施的配置应适度超前,绿化、停车、室外环境及照明等建设标准可适当提高。
(3)住房发展目标
吸引有效需求,扩大区域市场份额;保证有效供给,使房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居住区与住房发展措施
针对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需立即着手或至少在近期内实施;针对长远目标及预防新问题出现的政策策略,近期有条件即应予以实施,不具备实施条件时,至少应作为决策与运作的指导原则。具体措施包括:
(1)健全居住用途土地市场和住宅建设机制,建立供需平衡的土地供给机制,培育良性住宅市场。
制定居住土地开发供给计划,约束土地划拨的数量与速度。建立不间断监测市场,并逐年滚动调整土地供给计划的日常工作机制。
土地供给计划中尚需确定旧区改造范围与目标,控制城市的无序外延扩展,鼓励城市土地再开发。
城市住房商品化,住房开发市场化、集约化;同时政府必须坚持导向作用,关注城市居住弱者的居住需求,适量建设经济适用房。
提高金融与财务服务的水平,提升住宅市场软环境质量。实行房地分价,促成合理房价。
(2)完善居住结构与住区设施,提倡社会化服务,保持并增创优良人居环境
对居住开发单元规模进行合理的界定,对不足最小规模者应在控规指导下,与周边地块协同开发。
强化与细化各类居住区规划,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规的编制,确保其法定性。
住宅设计与开发需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公众咨询制度化,充分保障公众利益。
公共设施按照相应居住结构层次进行配置规划,并严格执行。借助市场杠杆力量,运用规划手段,发掘社会资源,鼓励建立全社会建设公共设施的机制。
增加公交站点,提高可达性;高度重视居住区内的人车分流问题;按标准建设足够的停车位。
鼓励建立居住区级的商业系统,鼓励多渠道建设文化设施,鼓励建立社区保健卫生服务系统。建立社会化物业管理体制,使居住区服务普遍达到较高水平。
(3)充实内涵,建设有张家港特色的城市居住区
建设“安静、安全、卫生、优美”的住区物质环境 ,建设“宽松、亲切、公平、互助”的居住区人文环境。
改善或增加住区公共绿地与环境小品,绿地率应达到40%以上。
在新区建设中注重创造“新江南水乡建筑特色”,在旧区改造中妥善继承地方文脉传统。
3、可居住城市发展策略
可居住城市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城市要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存提供充分的机会和合适的物质条件;第二,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并提供合乎标准的住房和充分的基础设施与服务;第三,为不同人群公平享受城市服务与设施提供条件,满足不同人群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八、居住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基本依托现状城市中心区,对现有的居住用地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重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在中心区外围结合新区中心的开发和工业园区的建设,配套建设新居住区,同时也可带动旧区改造和疏缓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和交通压力。
考虑规划人口分布和现状居住用地情况,城市中心区及其外围均布置一定比例的居住用地。
城市核心组团:作为城市集中发展的中心区,该区景观条件较好,规划修建具有一定品质的住宅小区,住宅体量上应考虑与周边大型公共设施的协调。以改造提升现有居住用地等级为主,开拓新的建设形式。靠近商业街区地段可以适当建设部分中高层住宅,以丰富居住空间。在完善居住区内市政设施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安排,分批迁出或者改变工业用地性质,完善居住区的内部交通及基础设施,扩大公共绿地面积,营造公共活动空间,逐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
城北组团:居住开发以中高档为主,服务对象为高薪阶层。在空间形态上,高层与低层相结合,鼓励建设高层。
暨阳湖组团:依托暨阳湖风景区,利用其良好的自然环境,规划以发展低密度、中高档住宅为主,建设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一类居住区。避免其它用地对该片区内居住区的干扰,完善社区康乐文化服务设施,营造具有时代感和现代张家港特色的高尚小区。
西部、东部组团:规划以新区开发为主,成片开发居住用地,在居住区中穿插安排各类配套公建,公共设施的辐射半径以新区为主,以全新的现代城市的居住模式,吸引城市中心区人口的搬迁,带动城市向新片区方向发展,建成城市副中心区。
省级开发区组团:该片区总体构思是以居住用地支持工业用地的职能发挥,因此居住用地主要是为工业区提供生活配套服务和安置工业区内拆迁人口。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之间通过绿化带隔离,尽量避免工业对居住区的干扰。
|